《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6-24 14:27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对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美丽长白山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助推绿色转型发展取得实效,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全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为全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总抓手,以“绿色赋能、协同共治、制度护航”为重点,以建设美丽长白山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突出保护长白山生态资源环境,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加强依法监管为重要手段,系统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健全能力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污染防治新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决落实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大美长白山建设新征程的战略部署。 

  三、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等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作为规划目标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美丽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特征“水气土等环境优良、生态格局安全稳固、城乡环境优美、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保障永续发展的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目标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质量标杆区、“两山”转化实践试验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核心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吉林的长白山样板,让长白山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区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城乡人居环境清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好转;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量进一步释放,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吉林“长白山样板”。 

  四、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九项主要任务。 

  1、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三线一单”在调整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强化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严格控制与长白山地区规划功能不符的项目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坚持严格分类管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制定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保障2025年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以上,完善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3、加强三水统筹,改善水生态环境。完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实施各控制断面的精细化管理,采取“强监管、补短板、保运行、降负荷、防风险”等综合治理措施。深化水污染防治,精准推进治理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扩容,强化水资源保障,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障水安全。 

  4、推进系统防治,保障土壤和农村环境安全。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推进土壤安全利用,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强化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对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源及周边区域,开展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以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开展防渗情况排查和检测。 

  5、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升管理成效。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管理成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十四五”期间,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建设配套粪污存储运输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实现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全覆盖。 

  6、实施保护修复,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为着力点,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立足自身、放眼区域,构建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空间格局,守住区域生态本底,保障生态系统连续畅通,强化集中发展空间的生态屏障。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体系,提升生态质量、扩充资源总量、增加绿色效益,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7、强化环境风险管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核与辐射风险管控。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系统提升环境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应急体系,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 

  8、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围绕构筑东部长白山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建设长白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两大使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集成,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建立健全全区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支撑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健全环境治理支撑体系。 

  9、引导全民参与,推动共建共享。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