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第十八章 分区规划指引

发布时间:2011-01-22 00:00


1 池北分区规划
1.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原二道白河镇城区,包括长白山保护开发管委会、白河林业局辖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辖区和池北区辖区,东至碱水河,西至寒葱沟西坡,北至火车站北端环路,南至白龙泉和中国科学院定位观测站。规划总面积为16.23平方公里。
1.2 战略目标
1.2.1 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托长白山独特的自然资源,贯彻旅游兴区战略,改善旅游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池北区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长白山旅游服务基地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1.2.2 经济总量目标
201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52%,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5.05亿元,年均增长40%。
202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8%,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7%。
1.2.3 产业结构目标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0年达到10:38:52,2020年达到8:35:57。
1.2.4 社会发展目标
2010年,总人口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网入户率90%,电话普及率90%等。恩格尔系数达到40%。
2020年,总人口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网入户率100%,电话普及率100%等。恩格尔系数达到30%。
1.2.5 环境保护目标
2010年,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2m2/人,集中供热率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2020年,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5m2/人,集中供热率9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1.3 性质定位与规模
1.3.1 性质
长白山北坡兼具集散和控制功能的旅游服务基地,独具森林和温泉特色的吉林省重要旅游休闲度假区。
1.3.2 人口规模
2005年,池北区实际居住人口为513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801人。规划期内,池北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7‰,考虑到长白山保护与开发管委会驻地在池北区内,及长白山旅游的蓬勃发展,池北区的流动人口将会快速增加,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率确定为11%。
2010年池北区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9万人。
2020年池北区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15万人。
1.3.3 池北区用地规模
池北区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周边地区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同时考虑到池北区主要是长白山旅游服务基地,依据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采用Ⅲ级指标90.1—105.0m2/人。本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04.6m2/人。则用地规模为15.69平方公里。
1.4 功能结构布局
1.4.1 现状用地概况
池北区位于长白山北坡,地势南高北低,建成区高程为700米左右,地势较为平坦。
二道白河、碱水河由南向北流过服务基地,中部有大片的美人松林,北部属白河林业局管区,有一大型储木场,并有铁路专用线连接。西北部及美人松林东侧主要是白河林业局的住宅用地;二道镇区主要位于美人松林以南,商住比较集中;长白山管委会和长白山保护局就在池北区最南端,紧邻长白山保护区界限。池北区东南部为湿地,现被农田和砖厂侵占。
鹤大公路穿过池北区北部,长(二道)天(池)公路、和(龙)天(池)公路南北向经过城区,过境公路穿过城区和美人松林,对城内居民和美人松的保护都产生影响。
1.4.2 用地拓展方向
(1)自然条件分析
池北区地形地貌条件比较简单,地势南高北低并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基本上以平地为主。碱水河及二道白河分别为东西两翼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全区海拔高度介于670—750m之间,相对高差不超过80m。
大的地貌单元为火山熔岩台地,除河流两岸,其他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微向北倾斜,地基承载力为150—500Kpa。
地质灾害主要是洪水及泥石流的威胁,主要影响地区是二道白河和碱水河两岸。
地震烈度为Ⅵ度区,现状基本不设防。
(2)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池北区在发展过程中,向北推进地势平坦,但受到铁路线的限制;向西推进受到二道白河和地势起伏较大的双重限制;向南推进受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与进山的多重限制。
池北区向西、北、南三个方向推进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未来城市空间推进方向只能向东推进。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部)地势平坦,森林分布较少,村庄分布零散,拆迁量小,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佳方向。
1.4.3 城区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池北区的空间结构为“三元融合,双轴互动,八区联合”。
“三元融合”是指在池北区规划范围内实现三元空间的融合,即自然的空间、人类的空间和体验的空间。
◆自然的空间:池北区坐落在茫茫林海之中,静谧的美人松林和生态湿地以及悄悄流淌的二道白河与碱水河是大自然的赠礼,保护和延续这片自然的空间是规划的使命。
◆人类的空间:池北区的前身是一座以林产品加工和储运为主的林产城镇。多年来,区内形成林业工人生活的保留村落,为延承人类生活的痕迹,同时通过新村建设和整治形成了池北区独具特色的人类的空间。
◆体验的空间:池北区是一块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示范区,通过主要景观节点的塑造,景观视廊的构建,以及原始村落和场地的整治,形成了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验静谧、舒适生活、体验林业小城风貌特色的体验的空间。
“双轴互动”指城市景观功能轴和滨河景观轴将池北区的各个功能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感的城市结构。
◆城市景观功能轴指池北大街,是未来城市主要的空间拓展轴与交通轴,未来通过结合周边景区建设,形成移步换景的空间韵律,塑造旅游城市风貌特色。
◆滨河景观轴指二道白河景观轴,城市有水则灵,运用二道白河水的灵性,形成池北区动态的景观结构。
“八区联合”指池北区的八个功能区联合发展,共同打造旅游城市风貌特色。八个功能区是指:科普教育区、旅游服务区、行政办公区、美人松观赏区、生态协调区、林区小镇风貌区、林产业风貌区和旅游产品加工区。
1.4.4 各功能分区定位与布局
(1)科普教育区
功能定位:科普、科研
规划布局:此区位于中国科学院定位观测站及周边地区。
(2)旅游服务区
功能定位:旅游接待、购物、娱乐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池北大街以西,二道白河以东,美人松林以南。
(3)行政办公区
功能定位:行政办公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现二道镇政府所在地附近。
(4)美人松观赏区
功能定位:旅游观赏、游憩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二道白河畔,美人松林西侧。
(5)生态协调区
功能定位:观赏、游憩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池北区东南侧的湿地及附近。
(6)林区小镇风貌区
功能定位:特色住区观赏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池北区西北部的原白河林业局居住区及附近。
(7)林产业风貌区
功能定位:产业旅游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原白河林业局储木场及附近。
(8)旅游产品加工区
定位:工业
规划布局:规划布置在池北区东北侧。
2 池西分区规划
2.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松江河镇3.12平方公里,即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起步区5.5平方公里中的松江河镇内面积;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起步区在池西区内面积2.38平方公里;原东岗镇镇区面积,再向机场及山门方向扩展30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另外,为便于对松山滑雪场(面积5平方公里)的管理,规划把松山滑雪区纳入池西区统一管理。
建成区范围包括:松江河镇3.12平方公里,即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起步区5.5平方公里中的松江河镇内面积,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起步区在池西区内面积2.38平方公里,原东岗镇镇区面积,302省道与抚松长白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起步区之间的0.85平方公里用地,总面积9.03平方公里。
2.2 发展目标
2.2.1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大力发展长白山旅游为契机,依托长白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加大池西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加快长白山的林特产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塑造池西区风貌,把池西区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旅游设施完备,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旅游服务基地。
2.2.2 经济总量目标
201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46%,经济总量达到23亿元,财政收入4.3亿元,年均增长46%。
202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8%,经济总量达到5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9%。
2.2.3 产业结构目标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0年达到7:39:54,2020年达到6:32:62。
2.2.4 社会发展目标
2010年,总人口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城市有线电视网入户率98%,电话户数普及率70%等。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8%。
2020年,总人口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城市有线电视网入户率100%,电话户数普及率100%等。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0%。
2.2.5 环境保护目标
2010年,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0m2/人,城市集中供热率8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2020年,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15m2/人,城市集中供热率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3 城镇性质定位与规模
2.3.1 城镇性质
城镇性质定位为:集长白山林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游客中转集散,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2.3.2 人口规模
2004年,池西区实际居住人口为138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30人。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5‰,考虑到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因此人口机械增长率将会加速,并有大量的暂住人口。规划:
2010年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3.5万人;
2020年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7万人。
2.3.3用地规模
池西区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周边地区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可建设用地比较少。同时考虑到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与旅游服务用地,本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20.0m2/人,城镇用地规模为8.4平方公里。
2.4功能结构布局
2.4.1 现状用地概况
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坡,地势周边较高,现状建成区高程为800米左右,地势较为平坦。松江河由南向北从旅游服务基地东侧流过,大黄泥河从原东岗镇南部流过,302省道从池西经济区穿过。池西区中心有一片森林,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原东岗镇内,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分布。
2.4.2 用地发展方向
◆ 用地条件
池西区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复杂,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并且内部有河流、山地。松江河从旅游服务基地中部由南向北流过,大黄泥河由东向西从南侧流过。全区海拔高度介于700—1000m之间,相对高差较大。
旅游服务基地属于新生代第四纪地层,普遍为松散的沉积物,大部分为火山灰,植物遗体及枯枝落叶腐烂层所覆盖。地形除原东岗镇镇区一片较为平整外,地形复杂,地势变化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变低,地基承载力为15—35吨/米2。地震烈度为Ⅵ度区,现状基本不设防。
◆ 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从池西区的地形来看,东岗东部可建设用地较为平坦,并且302省道,通往松江河机场道路,长白山上山路都在原东岗镇东侧,因此,建设用地拓展方向为原东岗镇东侧平坦地带。考虑到未来与松江河镇的对接,原东岗镇与松江河镇之间的用地也是未来发展重点。
2.4.3总体布局结构
城镇部分总体布局结构为:“一核两轴五区”。
“一核”指池西区中心的大片绿地,规划为池西区生态绿核。
“两轴”指城镇主轴和滨河景观轴。城镇主轴指池西区中心林地东侧的主干道王池大街,是未来池西区的发展重点;滨河景观轴指沿南黄泥河的景观轴带,是未来池西区的重要休闲场所。
“五区”指的是旅游服务区、林西居住区、林东居住区、林南居住区和河南工业区。
2.4.4 功能区发展指引
功能区除建成区内五区外,还包括建成区西南侧的松山滑雪区。
◆ 旅游服务区
功能定位:池西区的旅游接待集散地
规划布局:布局在环境优雅、靠近南黄泥河、池西区中心城区东南侧。
◆ 林西居住区
功能定位:中档居住。
规划布局:结合中心林地西侧环境,改造现有用地条件,发展经济适用商品房,满足城区改造拆迁用地需求。
◆ 林东居住区
功能定位:高档住宅。
规划布局:围绕中心林地东侧环境优雅用地,开发高档住宅,满足外来人口居住需求。
◆ 林南居住区
功能定位:特色住宅
规划布局:利用和改造中心林地南侧现有居住用地格局与形态,建设反映长白山区聚落形态的住宅。
◆ 河南工业区
功能定位:旅游商品加工
规划布局:利用交通优势,建设池西区工业区,结合南黄泥河,塑造滨河景观。
◆ 松山滑雪区
功能定位:滑雪、度假等旅游功能
规划布局:主要是依托近邻池西区的区位优势和松山独特的滑雪条件,设置滑雪项目。园区布置在原东岗镇镇区西南侧的松山上。
3 池南分区规划
3.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规划一桥,西至规划乙一路,北至S302省道(朝阳镇—长白)以北的山坡,南至规划公路。规划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
3.2 发展目标
3.2.1 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长白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加大池南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借助近邻长白山南坡景区的区位优势,贯彻“旅游兴镇”的战略,最终将池南区打造成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备的小型旅游城镇。
3.2.2 经济总量目标
201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5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财政收入0.3亿元,年均增长48%。
202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2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年均增长20%。
3.2.3 产业结构目标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0年达到15:30:55,2020年达到9:24:67。
3.2.4 社会发展目标
2010年,总人口0.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城镇有线电视网入户率90%,电话普及率90%等。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5%。
2020年,总人口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城镇有线电视网入户率100%,电话普及率100%等。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0%。
3.2.5 环境保护目标
2010年,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大于10m2/人,城镇集中供热率6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2020年,城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大于15m2/人,城镇集中供热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3.3 城镇性质定位与规模
3.3.1 城镇性质
集长白山冰雪运动与水乡特色为一体的景色优美的长白山南坡旅游休闲度假区。
3.3.2 人口规模
2005年,池南区实际居住人口为35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73人。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5‰,考虑到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因此人口机械增长率近期确定为8%,远期确定为5%。
2010年镇区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0.54万人。
2020年镇区规划实际居住人口为1万人。
3.3.3用地规模
池南区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西麓的森林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良好,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建设用地面积小,呈狭长状。本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00.0m2/人,城镇用地规模为1.5平方公里。
3.4功能结构布局
3.4.1 用地发展方向
◆ 用地条件
池南区位于长白山南坡,建设用地面积小,呈狭长状,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均为很陡峭的山坡,现状建成区高程为805~825米。漫江由东南向西北从池南区内南侧流过,302省道从池南区内北侧穿过。
◆ 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从池南区的地形来看,南北两侧均为陡峭的山坡,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东南和西北,构成一个狭长的小型旅游接待城镇。可以将旅游接待区布置在东侧,本地居民区布置在西侧。
3.4.2 总体布局结构
城镇部分总体布局结构为:“两轴五区”
 “两轴”指的是滨江景观轴、城镇主轴。
“五区”指的是生活居住区、商业贸易区、行政办公区、旅游接待区、江心岛景观区五个功能区。
3.4.3 各功能分区发展指引
◆生活居住区
功能定位:原漫江镇居民生活居住和未来增加人口生活居住。
规划布局:池南区内的西北部。
◆ 商业贸易区
功能定位: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消费需要。
规划布局:池南区内的中部。
◆ 行政办公区
功能定位:池南区的行政办公。
规划布局:池南区内的西北部,302省道北侧,旅游接待区北侧。
◆ 旅游接待区
功能定位:长白山旅游接待地之一,池南区旅游接待中心。
规划布局:池南区内的西部,区内旅游设施集中建设的区域,规划考虑其用地要有良好的环境与便捷的对外联系,将其布置在302省道两侧靠近旅游活动区环境优良的地段。区内建设宾馆、旅店等旅游接待设施。
◆ 江心岛景观区
功能定位:公园、游乐区、亲水区等旅游功能。
规划布局:江心岛和池南区内的西南部、漫江北岸,山水结合,区内部设置主题公园,游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