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第七章 发展定位

发布时间:2011-01-22 00:00


1 定位原则
1.1 区域性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设立是吉林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吉林省的发展需求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因此,对其定位要研究其在东北区、中国乃至世界这个大区域范围的地位与角色,才能明确其未来发展走向,确保其科学持续发展。
1.2 地方性原则
长白山的自身特色与优势是其发展的关键,因此,定位上要抓住其地方性特色,突出其特性,从自身发展的规律与要求入手,寻求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才能指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1.3 整体性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多方面,涉及到多个层次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把握,需要整体考虑,多方位思考。才能保证其定位的准确性。
1.4 超前性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不能拘泥于现状,要利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区域发展态势,要具有超前意识,从而才能实现其领先发展和超前发展。
1.5 高位性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要突出长白山的地方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高位职能,体现其在大尺度范围的角色与地位,突出其在全球中的科研价值与地位。
2 定位分析
长白山是属于全人类的名山大川之一,对其定位要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充分体现其在世界、中国、东北区以及吉林省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其角色与职能,确定科学合理的定位。
2.1 世界层面
在世界层面分析中,主要是其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长白山区地质演化、生态变迁的历史悠久。长白山地台基底是距今3.2亿至1.65亿年间由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形成的。由于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长白山形成了由火山地貌、冰蚀地貌塑造的类型齐全的地貌景观,有着独特而奇异的魅力。又由于长白山海拔高、地势险峻,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垂直景观带。从山麓到山顶,在几十公里的水平距离内,随着海拔的增高,层次分明地呈现出从北温带到北极圈几千公里的自然景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球北半球的名山中极为罕见的现象。由长白山这类结构群组成的火山锥体、山麓倾斜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种类及由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5个植物垂直分布带组成的自然面貌,为世界其它名山所不能替代。   
长白山是世界上森林景观保存得最完整、生长最良好的原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独特的地势、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使其成为欧亚大陆北半部生物分布的缩影和世界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尤为重要的是,长白山是东北亚地区唯一有高山苔原带分布的山地,有珍稀的高山苔原植物330多种,是一座研究高山苔原植物失而不可复得的宝库和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长白山区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和原始自然本底,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共同构筑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司顾问普尔教授说:“像长白山这样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长白山是中国最大的层状巨型复式火山,也是一座年轻的活火山。按中国火山学会会长刘若新的最新划分法,长白山天池火山6000年以来有过4次大喷发。其中公元1199~1200年的喷发是本地区有史以来较大火山喷发之一。火山锥体顶部崩破塌陷,温度降低后熔岩浆逐渐冷凝并形成火山通道,蓄水成湖,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连同中国一侧众多的小火山锥,使长白山区成为中国火山口湖分布比较集中、比较多的地区。长白山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研究火山活动机制、爆发原理、岩浆演变及灾害预防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长白山还有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这就是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长白山大阳岔国际寒武——奥陶纪界限层型剖面。该剖面位于欧亚板块上的华北古板块南缘(寒武纪末期),形成于距今5.1亿年左右的古海洋里,是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1986年确立的两个国际寒武——奥陶纪界限层型剖面中较好的—个,与加拿大纽芬兰的另一个剖面相比,其在寒武——奥陶纪界附近沉积岩石、古生物序列的连续性、完整性更好。首次出现的漂浮笔石层位更低、古生物化石更丰富,成为全球寒武——奥陶纪界限点所在地和对比的标准,以及全球地质寒武——奥陶纪时限确立的标志。通过对这个剖面进行古地磁、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古地质及古生物的研究,可以解读地层的年龄、长白山区地壳形成、演化、变迁以及人类生存的地球的历史,也可以解答有关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中许多长期亟待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该剖面地区还是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动植物化石产地。通过对地层学,特别是对该沉积地层中富含的三叶虫、笔石、牙形刺、棘皮动物海林檎类和腕足动物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为人类研究地球生命进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和重要的实证依据。该剖面的化石为人类提供了5.1亿年前古生物的演化细节,是地球上最为古老、最原始的生命记录之一。
因此,在世界层面上,长白山的突出特色是其火山地质地貌和垂直景观带。这些要素构成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定位的基础。
2.2 国内层面
国内层面分析主要研究长白山旅游资源特色与功能,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长白山火山、冰蚀地貌和垂直的生态带谱为其构成了峰奇、水秀、树美、石怪、谷深、洞异的奇妙天然景观。似碧玉坐落在长白山顶水面海拔2 189.1米的长白山天池,以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天池水流经乘槎河,形成落差68米的长白瀑布似银河倒悬,以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由于火山岩岩性软硬相差悬殊,加之多断裂和节理,使长白山形成多处瀑布:一年四季只见出水不见入水的天池,只见入水不见出水的银环湖,不见入水亦不见出水的王池以及西坡的宽不足5米的同一水面,一侧盛夏仍冰冷彻骨,一侧则热泉奔涌,连同只闻水声不见水流的地下暗河——梯子河和星罗棋布的矿泉、温泉、冷泉、寄生小火山口湖,构成了世界其它名山所不具有的奇水胜景。1993年在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长白山大峡谷,在两侧坡陡如削的悬崖绝壁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众多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类似石峰奇柱的组组雕塑,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区峡谷地貌和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在海拔1 600~2000米的广阔地带中繁盛茂密、姹紫嫣红的烂漫山花,组成了万亩高山大花园。这里既有濒临灭绝的世界稀有植物,又有极具观赏价值的高山花卉。
受太平洋环流和极地西伯利亚环流共同作用,长白山冬季降雪丰富,结合长白山的地貌,使其滑雪场地极为丰富。冰雪运动和温泉疗养的结合给长白山冬季旅游增添了无数的魅力。夏季,长白山独特的高山气候,给游人提供了纳凉的好去处。
历史上,长白山是边远地区,耕作历史较短,加上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使得长白山的原始森林得以保留。目前,长白山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原始森林。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的基底较好。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政府的行政管理手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哥斯达黎加旅游理事会( ICT)执行了“可持续的旅游认证计划”(CST),主要目标是将可持续这一概念贯彻落实,增强该国旅游业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十分有效的。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对于中国来说,各类保护地甚多,开发旅游的也很多,带来的环境破坏也很严重。因此,长白山的开发要依托其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其作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地质公园的地位,实行保护性的开发,即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要把长白山开发建成国内生态旅游示范地,为我国旅游地实行保护性开发提供示范作用。
由此,从国内层面上来看,长白山的突出特色就是生态旅游基地,尤其是我国冬季旅游的绝佳目的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发展的示范地。
2.3 东北区层面
在东北区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其生态功能与区域文化研究。
规划区域所在的长白山地区森林茂密,林地面积广袤,是吉林省重要的林业基地。长白山地区总面积为759万hm2,森林面积达480.7万h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62.86%,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拥有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0604.4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量为59351.88万立方米,其余为疏林及散生木蓄积量。在全地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中,15个省营森工企业经营33366.88万立方米,占全区总蓄积量的55.06%;地方县(市)经营的活立木蓄积量为22764.6万立方米,占全区总蓄积量的37.56%,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活立木蓄积量为4474.0万立方米,占全区总蓄积量的7.38%。此外,宜林荒山、荒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等约100万hm2,这些可视为潜在的森林资源。
这些森林不仅为国家提供大量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还起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长白山是第二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江之源,长白山的森林对涵养三江水源,保护水质,改善区域气候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是吉林省中部农业的天然生态屏障,是东北区的生态绿肺。
长白山区不仅是东北区的生态绿肺,还是东北文化的发祥地。广义的东北文化可以理解为东北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文化,狭义的理解即是东北区的土著文化,也就是满族及其先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又称女直)和迁入的朝鲜族文化。长白山是这些民族的发祥地,至今,这些地区仍有大批的满族和朝鲜族人民。   
由此可以看出长白山在东北区的突出特色是其生态功能和少数民族发源地。
2.4 省内层面
长白山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堪称吉林省自然资源宝库。
一是动植物资源丰富。总面积为759万hm2,森林面积达480.7万h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62.86%,;全区森林覆盖率88.0%;区内活立木总蓄积60604.46万立方米。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波萝、胡桃楸、天麻、黄蓍、野大豆、刺五加、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省一级保护植物有红松、偃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等。这些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该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219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5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黑鹳、金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豺、麝、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青羊(斑羚)、鹗、鸢、峰鹰、苍鹰、雀鹰,花尾榛鸡等。
二是水资源丰富。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部的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的湖泊,就是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天池。天池略呈椭圆形,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北侧有一出口,天池水常年由此流出,形成落差68米的瀑布,成为闻名中外的壮丽景观。区内矿泉资源也十分丰富,既有温水泉,也有冷水泉。主要温泉有长白温泉、湖滨温泉、锦江温泉、梯云温泉等。冷水泉有金线泉、玉浆泉等。在这些矿泉中,尤以长白温泉集中,其温泉群有200多个泉眼,最高温度达82℃,最低温度为37℃,日平均涌水量90吨左右。
三是矿产资源丰富。长白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增加到98种(全国为152种)。长白山区有80种,固体矿产地368处;水气矿产地132处。这些矿种划分为9个工业类别。一是能源矿产:煤、油页岩、铀。二是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钛、钒。三是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镍、钴、镁、钨、钼、汞、锑。四是贵金属矿产:金、银。五是稀有矿产、稀土、分散元素矿产:锆、重稀土氧化物、磷钇矿、独居石、镓、镉、硒、碲。六是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蓝晶石、红柱石、萤石、熔剂用灰岩、白云岩、石英岩、脉石英、耐火粘土。七是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硫(硫铁矿、伴生硫)、电石用灰岩、砷、硼、磷、明矾石、泥炭。八是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沸石、石膏、冰洲石、宝石(橄榄石)、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饰面用灰岩、泥灰岩(松花石)、玻璃用砂岩、硅藻土、高岭土、陶瓷土、伊利石粘土、膨润土、水泥配料用粘土、霞石正长岩、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玄武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安山岩、浮石、火山渣、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九是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
四是旅游资源丰富。长白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长白山极为壮观的风貌。巨型的火山锥体横亘长空,群峰竞拔争秀,环抱着天池。天池湖水幽深,碧波荡漾,景色绮丽。天池瀑布,宛如银河倒挂,极为壮观。小天池湖水清澈透明,犹如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倒映其中。天池脚下,冷热各异的矿泉,星罗棋布,泉水涓涓流淌,不仅可供游人洗涤爽身,而且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层次分明的森林垂直分布带,古木参天,枝叶繁茂,苍苍莽莽,景色各异。高山苔原宛如天然地毯。冬季,长白山银装素裹,与周围山地相结合,是冰雪旅游的好去处。
由此看出,在吉林省层面,长白山不仅是吉林省的旅游王牌,其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其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其是吉林省的生态宝库和生态经济龙头,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
3 总体定位
通过对规划区域在四个层面中的特色与功能分析,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定位为:
以欧亚大陆北半部典型自然综合体为特征的世界自然保留地、国际A级保护区;
以火山地质、水文、气象、物种基因库和垂直植物景观带为核心的科研科普基地;
以“观赏乐园、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天堂”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以林下产品、矿(泉)产品、绿色食品、中草药加工为重点的生态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