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代力民研究员主持。会议的主要议程:
(1)实验室主任陈霞教授汇报2018年度实验室建设及工作情况;
(2)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作精彩学术报告;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汇报2018年重点工作进展;
(3)学术委员会委员审议2018年实验室运行情况,对实验室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
(4)长白山科学院院长陈兆双研究员做会议总结。
会议第一阶段,学术委员会主任代力民研究员对各位委员不辞辛劳、百忙之中赴会表示感谢,并希望学术委员会继续给予实验室工作关心和指导。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霞教授通报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汇报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实验室改建,设备引进与升级,规章制度制定与完善等一系列工作概况。重点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成果产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截至2018年9月以实验室为依托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发表论文70 余篇,其中SCI 论文23 篇;专利17 项,其中发明专利12 项;学术活动13项,科普活动6项。同时,陈霞教授对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会议第二阶段,由委员会委员王璞珺教授、王德利教授、王丽教授分别做“长白山火山地质概况” 、“草地动植物关系及生态效应”、“真菌介导的纳米金生物合成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报告,详细汇报了近年来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长白山科学院植物所尹航所长详细汇报了2018年重点工作——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的进展情况,分析项目建设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会议第三阶段,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各抒己见,进行深入交流,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发展现状,并对实验室2018年度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同时,重点围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以及“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修复与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主要归纳如下:
1. 代力民研究员:建设长白山森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按照调查技术规范执行。
2. 王德利教授: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目标必须明晰,“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修复与实践”这个定位准确,研究及工作内容应突出长白山区域优势、生态特色及生物多样性修复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本重点实验室无与伦比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
3. 王璞珺和王丽教授:实验室立足属地优势,重视多学科交互融合优势,开展深入系统科研合作,联合承担课题研究。
4. 吴正方教授:实验室可提供部分经费鼓励开放基金项目,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和年轻性;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的重点是项目显示度的提升工作,真正发挥项目实施的科学意义。
5. 朴正吉研究员:长白山森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动物监测样带从统计学角度可进一步丰富。
6. 梁正伟教授: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联、合”;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发挥在实验室建设发展中地位功能,增加实验室分量;做好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研究过程梳理、研究成果凝练,让项目带动实验室的发展。
7. 高枞亭研究员:气候变化必将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可以考虑将本实验室与长白山气象变化重点实验室合作联合。
8. 邓红兵研究员、宋丽文教授:强调联合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从共同发展的目标出发,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使参加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构建有效的共建合作模式,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以融合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9. 陈霞教授:现在科技厅与国家基金委正在商讨合作事宜,旨在依托重点实验室实现参加单位及项目的立体合作联合。
会议最后,陈兆双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陈院长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建言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科学院将会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对重点实验室后续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验室全体成员感谢委员们的督促和鞭策。实验室将认真总结,落实各项建议。本次会议对重点实验室凝练特色、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来源:科学院 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