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建秋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对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朴正吉研究员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华秋沙鸭的人工增殖技术研究”(任务书编号:20140204003NY)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所做的工作汇报,并在长白山科学院科研基地实验区进行了现场查验。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野生濒危物种。目前中华秋沙鸭在全球仅存1,000-2,499只左右,据估计,在我国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种群数量仅有250对左右。是国际上公认的全球性濒危物种,并仍然呈下降趋势。
长白山森林较为完整,还保持着原始状态,有着丰富的河流系统,是非常适宜中华秋沙鸭繁衍的重要栖息地。但是,随着长白山林区木材生产、农业用地、水上娱乐、水力发电等经济活动,中华秋沙鸭适宜栖息地面积逐渐在缩小,尤其是大径级老龄树的采伐和自然死亡,面临着营巢环境的严重不足,影响种群繁殖和数量稳定。在没有足够可供选择营巢条件下,许多个体迁移或不参与繁殖,这对于种群恢复是非常不利的。在长白山林区中华秋沙鸭能否正常繁殖是关系到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稳定性。因此,采用人工辅助增殖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的技术研究,对于保护珍稀物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专家组通过现场验收认为:课题组在保护区原始林、次生林以及中华秋沙鸭繁殖较集中的古洞河岸放置的30个中华秋沙鸭人工繁殖巢,有3对中华秋沙鸭在人工巢内完成了产卵孵化,人工巢利用率达到10%,项目组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同意通过现场验收。
专家组还对下一步立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华秋沙鸭保护策略研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